维吾尔族的摇床礼


从呱呱落地的摇篮礼,到小男孩7岁左右的割礼,到人生大事婚礼,到最后与亲人们告别的葬礼……许许多多的仪式、庆典,就这样伴随着维吾尔族人度过一生。

blob.png

摇床是一种经过专门设计制造的摇床,维吾尔语称之为“毕须克”。这种高60公分,长不到1米,宽50公分的木制驼轿式摇床,制作相当讲究,极富装饰性,床帮和床腿都雕有大小不等的圆形花纹,每种花纹都漆成红、绿、黄、白、蓝等各种颜色。每侧的床腿之间和床帮之间都连成弧形,可以左右摇动。维吾尔族妇女常常边干手中的活,边用脚踢摇床就可以使婴儿很快入睡。维吾尔妇女产后40天,才能把孩子放在摇床上。并在这一天要举行一种名叫“毕须克托依”的家庭礼仪。

blob.png

摇床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卫生。既然是用绑带将孩子“束缚”在摇床之中,就要解决大小便问题。聪明的维吾尔人在摇床板上设计了一个洞口,且男女有别。只用一根羊腿骨和一个容器,就让孩子躺在摇床上舒服方便了。同时,也让大人从反反复复的洗尿布当中解放出来。

在南疆这一天除了宴请朋友之外还邀请40个小孩,为这些小孩子们准备丰盛的午餐之外为每人准备精美的小礼品、蛋糕(小馕)、糖果、不同的水果。还要邀请年纪较大、儿女齐全、丈夫健在、身体健康德高望重、深受群众爱戴的妇女为小孩洗刷,剪指甲为摇床里的婴儿祝福祈祷,人们相信由这样的妇女来为自己的孩子刷洗会给孩子及这一家带来吉祥和幸福。


摇床礼就像每个庭院有座馕坑一样,摇床也是维吾尔族人家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摇床,维吾尔称“比须克”。婴儿出生40天后都要睡在其中,

从前,摇床清一色手工制作,做工简单、粗糙。那时摇床很少有上色的,褥子和绑带之类大多是低廉的布料做成。现在虽说摇床依旧以木制为主,但制造工艺考究,装饰精美,仿佛一件艺术品,极具特色。摇床由床腿、床帮、护栏、床板和连杆组成,用铆眼、榫头链接。因为是固定在弧形条木上,可使其左右摇动。年轻的母亲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轻轻摇几下摇床,不用多久,孩子在母亲悠扬的摇篮曲中,进入梦乡。

有一则谚语说:摇床里的孩子是别克(有地位的人)孩子,说明摇床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上摇床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经过一代代维吾尔族人的不断实践,已经显现出来。首先是有利于生长。睡在摇床里的婴儿,手脚一直处于伸直状态,这对以后身材挺拔奠定了基础。还能减轻母亲的疲劳。摇床省去了母亲长时间怀抱孩子之累,劳作间隙适时照料片刻,即养精蓄锐又兼顾了其他事情。

blob.png

在维吾尔族人聚集的地方,睡摇床有专门的礼仪,也就是“比须克托依”。凡是“托依”都带有喜庆色彩,“必须克托依”其实就是摇床上的喜事,类似于汉族人过满月,欢欢喜喜,其乐融融。都说孩子的出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摇床礼含有庆贺产妇康复和婴儿步入人生的双重意思。


这种礼仪邀请一些女宾和儿童参加。当婴儿被放入盛有温水的澡盆之时,每个小客人都会舀一勺水,轻轻浇在婴儿身上,并会留下童真祝愿的话语。之后,女宾们轮流怀抱着婴儿,在亲切呼唤着婴儿名字的同时,各自也献上一段美好的祝词。